5.24 五月份說書會「教學篇」

「人.性II—誰不是酷兒?」說書會之教學篇—鼓動香港性少眾發聲的教學

 

作為老師,胡露茜女士深信學習是可能的,是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一顆開放的心靈去尋找對上主的知識。(頁261)

 

她指出,香港基進的教師雖然是少數,但他們卻常常努力將學術和真實的世界連在一起,……她觀察到,最能在學習過程中獲益的同學,就是那些願意徹底開放自己去聆聽社會裡少數的聲音;有勇氣擁抱當中的撲朔及不確定;並願意因為新的資訊而轉化自己的同學。(頁252)

 

她並且認定教育是一個解放的行動,是要鼓勵人們抗拒失望,重拾與人結連的意志。她深知道只要教育機構仍然支持社會的霸權,老師們越是要面對恥辱的問題,及去尋找另類的空間,讓少數的群體可以為自身而發聲,講述自身的經歷及尋找公義。(頁256)

 

她為何可以這樣堅持?因為她信「教育是一種召命,是常常充滿盼望的。」

 

日期:2014年5月24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3時至5時

地點:電影中心一樓.(油麻地駿發花園。)

 

會後匯報:

誰不是酷兒2014.5.24說書會四位人師.講「性」談「命」

分享作者:胡露茜博士(中文大學性別研究課程及崇基學院神學院兼任講師、性神學社顧問)
回應嘉賓:蔡寶瓊教授(中大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副教授)、潘宇軒老師(曾教中學)
客席主持:陳士齊博士(浸會大學宗哲系高級講師)

被人向多間教會發信、標籤是「耶洗別」、「淫婦」的Rose胡露茜博士,為何還堅持教女性主義神學、酷兒神學?「教育包括神學教育,是個政治諉身,是有代價的,性話題即使在大學都是很邊緣的,要有勇氣和力量去抗衡被污名化。」她說,她的立足點是站在邊緣者一方,去體現耶穌不一樣的基督形象。

Rose感激站出來的性小眾,謙虛坦承她多年前當中大校牧時,對性小眾很無知,曾邀請一班同志基督徒到宿舍夜話,吸引二百多個師生參與,遇上幾個醫學院學生手執聖經踩場,「盤問式審判」同志信徒是罪人。之後Rose在更遼闊的神學世界,尋索性別與公義、多元與酷兒……給她力量的,是那些帶著宗派的傳統、人的禁忌踏進課室、戰戰兢兢的學生,因他們敢於打破虛假,真誠對話,面對真我和充滿差異的他者。有一堂,看講述三代美國女性的墮胎掙扎故事電影後,一位平常沉默的女生吐出她獨力走過的苦途……觸碰心靈、轉化生命,一直延展,超越小小的課室,鼓動被啟迪的心靈,畢業後繼續發聲和推動改革。

「老師像抹淨一扇窗,讓同學可換個角度去看清一點,對世界理解多點。」社會學出身的蔡寶瓊教授「蔡姨」,也教性別與教育,「點醒」了不少男生:自小娘娘腔被欺凌,於是「埋堆」惡霸同學去欺凌人以求自保,原來自己就是「共謀式的陽剛氣」。蔡姨曾邀請一些性小眾來課堂現身說法,有教中學的阿sir聽過跨性別人士的生命分享後,想起自己有個男生很愛演女角,試穿女戲服,被眾師生投以奇異目光,回想起來,阿sir滿懷感慨:「若我早點認識跨性別,我相信我會幫到這同學,如今覺得,大家其實可以有另一種看法。」蔡姨很怕學生帶著獵奇眼光或站道德高地去看這些小眾來賓,忘了他們坦誠分享的是生命故事,偏偏遇著一個「頑強」女生,以媽媽做製衣工人捱大自己,批判來分享的性工作者不肯捱、不夠搏命!蔡姨當堂搬出耶穌來:我們有何資格判斷人?

蔡姨也帶了她的門生、教過中學的潘宇軒來說書會。上過Rose課的潘sir,曾邀幾位性小眾去他任教的學校,向百多個中學生分享,很多學生事後寫下感受,都提及跨性別人士小強,聽他憶述由否定自己這醜小鴨,到接納自己原來可以是天鵝的過程,同學們大讚他有勇氣,又鼓勵他做回自己。潘sir受了Rose和蔡姨的教導影響,他的學生也受他感染,當上老師後也帶學生去聽小強分享,讓這種生命教育,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說書會上的相遇還有看完《東京小屋》的姨姨路過,入來說書會坐坐,分享她甥女多年前私下向她坦誠出櫃:「我係lesbian,有咩大不了?!」姨姨當時很震驚:「原來我身旁都有同志!咁放眼世界,咪會有好多?」客席主持陳士齊博士齋sir建議她在家聚歡慶中對甥女說:「我地全家一路都知你係lesbian啦,不過唔出聲之嘛!」讓心愛的甥女感受有姨媽姑姐的接納,世界當堂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