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

人・性III:酷兒「釋」經 | 新書發佈會(香港)嘉賓分享全文

 

胡露茜 博士 (退休神學講師)

 

聖經的多元與惑亂   

我非常喜歡Losau為這書設計的封面構圖及上面的文字—

「願你看見上主聖道與恩典的浩瀚」。


這構圖令我想起創世記一章開頭描述的景象:「太初,上主創造天地,大地混沌,還沒有成形(或定形);深淵一片黑暗;上主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現代中文譯本)。

上主的創造和恩典本是浩瀚無際,非人所完全滲透和掌握;但人卻企圖製定一些法則、規條、秩序,例如將「國家」、「異性戀婚姻制度」、「聖經正典」,將之高舉為神聖及不容挑戰的絕對權威,以單一的標準來轄制本是多元、混沌和流動的宇宙生態,藉以掌控自己及別人。我認為這種嘗試掌控和征服的傾向乃是基於我們對「多元」 、「不確定性」及「他者」的恐懼,以及人的「自我中心」和「貪念」。

《人.性III—酷兒「釋」經》是香港基督徒學會和性神學社繼2009 年的《人.性—香港教會不能迴避的牧養需要》及2013 年的《人.性II—誰不是酷兒?本土酷兒神學初探》之後的另一「出格」工程。「出格」的英譯是“out of the box”,可理解為「不合常規」,甚至「離經叛道」。

Bible Trouble: Queer Reading at the Boundaries of Biblical Scholarship聖經惑亂/麻煩的編者Teresa J. Hornsby and Ken Stone在導言中指出:酷兒「釋」經之所以對現有關於二元性/別主義及聖經的絕對權威構成威脅,因為酷兒的特質就是混沌“Queerness is chaos” ,而混沌的原文可解作不分明、界限不清楚,亦有虛無和不實在的意思。兩位編者不認為「混沌」就必然是負面的,因所有新的創造皆從混沌而衍生。

運行的原文可譯作「盤旋」,像一隻老鷹展開兩翅保護牠的小鷹。從酷兒釋經的進路,我認為「上主的靈在水面上行走」不必然表示上主要將一套單一的秩序標準強加於本是多元和沒有定形的宇宙生態,反而是以愛去保護、看顧及成全宇宙本有的多元面貌。

此外,編者認為「水」的意像(water imagery)更貼近「酷兒」對創造的理解。酷兒所展示的多元性態與異性戀的關係就好像海洋與波浪的類比關係,異性戀只是整個多元性態中的一種形態,卻被現代主義高舉為唯一和絕對的性道德規範。

酷兒「釋」經的「釋」字有兩重意思:

  1. 酷兒「釋放」聖經

每個人都是按著上主的形象受造,卻都是獨特的。正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不盡相同,硬要把「唯一」的一套用於所有人身上,實是強人所難,不僅無法使人得幫助,更甚者是壓抑人性。

 

酷兒的存在和現身能夠「釋放」聖經,讓人不再被某些無形枷鎖捆綁著,限制我們對聖經的解讀,這正是酷兒「釋」經寶貴之處。

 

許多釋經學者已經指出,聖經本身呈現的時代文代處境及信徒對基督信仰的領受和回應本來就是多元和含混的,只是過去建制內的教會和釋經學者將這些不一樣的有血有肉的生命故事,強行塞入一個所謂「正統」的框框裡面;順我者生、逆我者亡,而酷兒的多彩生命見証及多元聲音便被消失了!

 

  1. 酷兒「詮釋」聖經

我和曾景恒在導讀中提出了酷兒釋經運動的四個發展脈絡,包括

從恐怖的文本(texts of terror)到懷疑的詮釋(hermeneutics of suspicion);從辨道神學(apologetic approach)到 去性/別本質主義(de-gender essentialism);從貧窮人為優先(option for the poor)到不雅神學(Indecent Theology)與肯定情慾的神聖;從高舉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的完整家庭到接納人性的不完美和尊重多元差異的家庭價值。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是酷兒「釋放」聖經:尋找聖經中被消失的酷兒聲音。後半部以酷兒「詮釋」聖經:基督福音的見證人為主軸,作者分布中、港、台三地,透過他們自身或服侍群體的經歷,再思基督信仰和聖經詮釋如何與生命整合。經過多次的互相探訪,以及2014 年假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舉辦為期八日的中、港、台酷兒神學暑期工作坊,從生命的相遇到友誼的團結,再到神學的孕育與書寫,不但合力生產了這本非一般的「釋」經書,更搭建了新一代華人酷兒神學人的合作平台。

 

本書多位作者透過各自的獨特身分、經驗與處境,以不同的詮釋角度解讀經文,卻不以此為權威,反倒旨在提供另一些讀經視野和方法,作為「傳統」解讀以外的補充;邀請和挑戰讀者跳出故有框架,走出自己的安舒區,探索上主之道何等浩瀚,明瞭其恩典實在遠超世人所能想像。

 

最後,再三感謝《人・性III》的每一位作者的參與,最重要的是過去十年,願意與我一起並肩奮進,為開拓華人酷兒神學教育與出版工作而努力不懈的明儀(麥明儀)和Pearl(黃寶珠)。感謝上主讓我們從酷兒身上再三經歷上主浩瀚的恩典與奇妙的作為!

 

 

 

麥明儀 女士 (責任編輯)

很開心可以參與《人・性》I、II、III的書籍出版,《人・性》I是幾位在崇基讀書的同學在校寫了幾篇論文,便把文章編輯成書,跟大家分享,便是「教會不能迴避的牧養議題」,當時,「學會」(註:香港基督徒學會)是在單打獨鬥的,因為當時還未有「性神學社」 (註:下稱「性神」)。

 

但在《人・性II》製作的時候,因著胡露茜老師及友好的引薦下,便把學會與性神結合,「紅鷥星動」下便出版了《人・性II》,這是一個很愉快的合作。

 

感謝上主的恩典,在籌備《人・性III》的時候我雖得了很重的病,但仍「未死得」!(雖然我不知自己甚麼時候會過身),過程中我只擔任了責任編輯及尋找發行商,工作都落在性神的會員之上,但其實我們已有《人・性IV》及《人・性IV a》之類的計劃。「性」過去是學會其中一個事工,但過程中上帝告訴我們「性」不是一個小議題,這是多人都在面對的議題,就像《人・性II》中提到「誰不是酷兒?」其實我們每一個都是酷兒!我覺得性神是很認真嚴肅地與大家尋回《聖經》中的話語,思考「上帝說了甚麼!」這是我們的動力讓我們繼續努力下去,也多謝大家的支持,才有這本書的面世及其後日後出現的同類書籍。

 

蒙「基道」(基道書樓)為我們發行此書,雖然她曾提到一些保守的書室未必會取這本書,但我比較樂觀,時移世易,社會已不同了,書室也不能迴避這些問題,一些二樓書室亦會售賣此書。可惜是台灣的出版較困難,這便要靠性神繼續努力了。我代表學會向性神致謝,因為學會只有我一人協助,但因著性神的付出令學會也可參與其中,謝謝!

 

胡清心 女士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與宗教研究系博士候選人

 

我不太了解酷兒神學,相信不少朋友跟我一樣認為酷兒釋經一定是藉釋經去把同性戀、多元家庭及各種不同型態的性 (gender issue)合理化 (Justify),但看完這書後,我現原來並不如我想像中般,所以在座各位若要跟人推介,必定要打破這種迷思,以為酷兒釋經就是把自己的性取向合理化。

 

我是讀歷史的,我覺得歷史跟酷兒釋經有很相似的地方,就是做文本研究。我認為釋經或歷史研究,最好的表達方法就是「講故仔」。把故事說好,就是做好歷史研究,也就是做好經文釋經。《人・性III》中有很多不同的故事,故事不單是由自己的角度出發述說《聖經》而成為故事,更是分享了自己生命中如何與《聖經》相遇而成的故事。這給我們很大的安慰,今天有不少查經班已有既定答案,前幾天我跟一位非基督徒朋友閒聊,他說「人活在世,已有這麼多結構如社會、政府壓迫我們,為甚麼我們還要多加一個教會結構壓迫我們呢?」這是他不信基督教的原因。他的話令我獲益良多,亦明白到酷兒釋經是一種釋放。我們常說「真理給我們自由」,但這自由背後有很多註腳,如「一切解釋由教會決定」等,像我們在商品上常見的標籤一樣,其實他們說到的「自由」是有限的。但《人・性III》中的故事有另類詮釋,是給予肯定、亦同時具批判性,以喇合的故事為例,我們一般會說喇合在傳教或猶太立國過程中的貢獻,但當我們翻看《人・性III》,卻顛覆性地提醒我們這是一個很父權壓迫背叛的故事,其實不論是正面肯定或顛覆性的理解,都沿自《聖經》,我在想,這正正是我們信仰生活,信仰生活是複雜的,沒有人的信仰生活是一個「標準答案」。若我們能以酷兒角度翻閱《聖經》,明白到信仰中的掙扎,明白到耶穌知道我們的掙扎,我們的信仰生活便是如此:有很多痛苦、也有顛覆性、有困難,酷兒讓我們擁抱這些矛盾,告訴我們這是正常的。

 

讓我分享一個與我身份有關的故事:我是中港婚姻中的「內地人」,這身份其實很「酷兒」,過去一般人會認為你一定是經濟與知識都比較差,來香港「搵著數」,把「性」放在婚姻裏做交易,去換取一個「更好的」身份與生活環境。但其實我和我丈夫都不是這情況,然而,大家都會把我看為喇合 – 顛覆中共,把身體、性與思想獻給香港人,認同香港價值,拋棄了內地價值。當別人讚揚我們這種婚姻如何認同香港價值,就像我們如何認同喇合,認為她怎樣成為耶穌祖先時,其實也帶給我們傷害。酷兒可以成為一種資源,當我們尋問甚麼是「香港價值」的時候,其實我們更應酷兒地拒絕被定義,甚至放棄自主性為自己下定義。當我們在爭取民主爭取普選、爭取脫離中共壓迫時,反而放棄了我們的酷兒性,令自己成為另一種霸權,另一種不能被質疑的聲音去對抗中共?我不認為這是我們的出路,《人・性III》啟發了我,當別人說「你應該…」的時候,我們便要說我們像水,我們無形的,我們既溫柔,亦有由上主而來的力量,謝謝大家!

  

 

王家輝 牧師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 校牧) 

我看完這本書,我問自己甚麼是「正確」? 如「正確的釋經」、「正確的解讀」,誰去給予定義? 很簡單,當然是人多勢眾說的就是「正確」。然而,這是必然嗎?教會歷史告訴我們,「人多勢眾」並不必然代表「正確」。如亞倫帶領以色列會眾鑄金牛犢,我相信沒有教會會歌頌亞倫,但別忘了,當時是大家一起除戒指耳環來鑄金牛犢的,但整件事是錯的。到底,「人多勢眾」是否正確?

另一個更經典的例子是耶穌被釘十架。誰要把耶穌釘上十架? 是群眾。誰最清醒? 是彼拉多。所以,信仰中的「小數」不必然是錯的,極小的聲音,可能更能清楚上主的心意。當我閱讀《人・性III》的時候,因著某些背景與經歷等讓我們以酷兒角度解讀《聖經》,要是能說服我,這很好。我看了茂國(林茂國)的文章,以酷兒角度解讀《路得記》,過去我們很少以雙性戀、同性戀的角度出發理解路得與拿俄米的關係,因為中國傳統影響著我去閱讀聖經,我們習慣歌頌路得照顧奶奶是「好媳婦」的角度出發,而我們不會質疑這看法是沿自《聖經》或沿自文化設定?所以,這也提醒我到底我們帶著怎樣的框架去閱讀經文,便會產生很多不同而合理的解釋。

作為一位神學院的校牧和堂會的主任牧師,我很清楚弟兄姐妹信仰建立,並不是由大眾而來,而是由我而來 – 我在講台宣講,會眾接受,其實他們是受我影響的。背後是一個「個體」影響「集體」然後「集體」認同「個體」的過程;也是返回基督信仰原初,「小群體」既承受不同壓力,亦以他們的經驗理解去閱讀《聖經》,並喚起大眾關注他們。他們做的不是「反對」(Against)《聖經》,我相信這努力不會白費的。

在過去,可能需要搭建一個平台你才有機會發聲,時至今日,任何人都可以發聲,只要你對著鏡頭,有一個網上戶口 (Account),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便沒有人可阻止你,這聲音愈多被聽到,我們便愈需要提醒自己放下權威,謙卑去閱讀他人。

這是我閱讀後的感受,謝謝!

 

黃慧賢 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 講師) 

感謝大家來到《人・性III》的新書發佈會,也很榮幸自己被邀請來分享。Rose(胡露茜)提到的是酷兒釋放聖經、清心和王牧師剛才也有清楚的闡述。清心(胡清心)以文本的角度入手,事實上,《聖經》過去被教會以一個主流 / 大眾 / 異性戀霸權的角度去詮釋,變成只有一個詮釋。Rose剛才提到酷兒詮釋聖經,這便是王家輝牧師剛才講的「眼鏡」問題。

我在速讀《人・性III》的時候,發現書中有三個策略,這些都是我們做女性主義釋經時的方向:

挑戰單一閱讀方法 / 權威式理解:如挑戰「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的理解。讓我們反思過去「教義式」閱讀,酷兒釋經正是挑戰這種一元的詮釋。

釋放及與酷兒建立團結群體:有不少文章都以此入手方法,如馬大「出櫃」、耶穌是酷兒等的故事。這正是喚醒我們身份的覺醒,如細細老師提到「雌雄同體的人類身體,其實更貼近原本無眾的狀態」,把雙性人與亞當結連,從而提出解放。另外,本書有些文章亦涉及我們怎理解當時處境,和我們與現代婦女的關係,如安芙提到她與雙職婦女的查經,我們叫這方法為「讀者回應」(Reader Response),意指對今天的讀者來說,能有甚麼訊息跟他們分享? 我們要反思,我們怎樣與酷兒及帶來怎樣的釋放訊息?

《聖經》文本應是容許混沌,正如酷兒是混沌的,如莫介文的文章,提到聖經中容許含混性與挑戰,以撼動「唯一真理」的概念。

我認為《人・性III》所做的是藉著這三方面入手,展現酷兒詮釋中的多元,沒有「唯一」的詮釋方法。藉著不同作者所關心的議題、經驗,讓我們看到其中的多樣性。